他,作为舞蹈理论家,学术著作填补了国内舞蹈基础研究的空白;他,作为舞剧编剧,他的创作揭示了生活的本真,传达善良与爱的力量。本期《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——文艺名家讲故事》栏目对话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。
详细>>
1969年,15岁的我从北京坐上了西行的列车,来到内蒙古自治区的乌梁素海,一个离家1000公里远的渔村,成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战士。在沙海和芦苇丛中,我度过了我的芳华岁月。
离我们40里地外的军营里,有位战友有一套《悲惨世界》,我知道以后特别想看,便在冬天的寒风中徒步穿过了整个乌梁素海的冰面,去找战友借。现在想起来简直不可思议,但当我把书揣到怀里时,无比兴奋和激动,似乎连刺骨的北风都觉得不那么冷了。
只要有时间,我就会去舞蹈教室看学生们上课,芭蕾舞、民间舞、古典舞我都会去看,一边看一边对课堂教学进行观察、分析和研究。我知道,我对舞蹈的爱是深入骨子里的。
《咕哩美》这部作品诠释了一个温暖的主题,作品由“灯”这一篇章开始,出海前渔娘总会点亮家里的渔灯,咕哩(渔民)们看着这些灯内心就会觉得很温暖,因为它代表着希望、代表妻子、代表儿女、代表着家。观众对民族的题材、对历史的题材,有一种天然的感情。只有最真实的内容,才是观众最愿意碰触的。
我的梦想是帮助那些先天条件非常棒的孩子踏上专业的舞蹈道路。对于绝大部分的孩子,我希望舞蹈可以成为他们享受快乐的一种方式。舞蹈应该成为一座彩虹桥,让所有孩子、所有热爱生命的人通过舞蹈这座彩虹桥,达到自己生命中美好的境地。